MCU驱动SD NAND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步:
1.初始化:MCU与SD NAND连接之前,需要进行初始化,具体来说,它需要获取由硬件资源(如I/O接口)构成的存储控制器,这包括配置GPIO口和底层硬件资源用于读写SD NAND以及初始化SD NAND芯片本身(如引脚电平、时序、传输接口等)。
2.发送SD命令:MCU会向SD NAND芯片发送指令,例如,发送0x00指令将扫描SPINAND内存地址0,并在 SPINAND 中开始写入;而发送0x80指令将携带引脚描述、数据格式等信息。比如读取或写入数据。使用CMD命令来确定具体的操作类型,不同的操作需要使用不同的MMC/SD协议命令。
3.发送地址信息:MCU需要使用寻址信息来定位要访问的物理扇区或页面。这些地址信息的寻址位数可按照具体情况设置。寻址方法非常灵活,适用于所有容量的SD NAND,并可以选择字节级别或按块、行或列方式地址。
4.读写数据:MCU通过SD NAND芯片的数据线(如DQ[0]、DQ[1]、DQ[2]、DQ[3]等)读取或写入数据,在完成指令和地址信息后,MCU可以开始读取或写入SD NAND中的数据。 在该过程中,芯片会从多个容积记忆单元中完成块数据读取或更新。在读取或写入之前,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发送特定命令来使SD NAND芯片进入读/写模式。
5.完成操作并释放资源:最后,MCU需要向SD NAND芯片发送指令来动态地释放相关硬件资源,完成数据读取或写入任务后,需要告知SD NAND芯片读写操作已经完成,然后发送关闭命令来释放相关资源。
6.MCU驱动SD NAND有许多复杂的细节和特殊注意点就是一些状态检查。由于SDNAND芯片庞大、复杂,需要使用精细的指令和协议来控制。在实现过程中,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数据缓存、错误检测、纠错等特殊处理,确保读取和写入操作快速可靠而不影响系统的其他运行效率。
MCU驱动SD NAND的原理还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:
7.数据存储:SDNAND将数据存储在物理块中,而每个物理块都由多个扇区组成。为了方便存储和传输协议, SD NAND通过构建逻辑块(也称为页表)来管理和识别物理块。
8.寻址:MCU需要使用寻址信息来定位物理扇区或页面。在读取/写入期间,每个寻址指令都涉及到许多位和模式,具体取决于芯片的架构以及设备容量等因素。
9.数据传输:MCU通过数据线来读取/写入数据。如果使用SPI接口,则主控器通过SPI总线连接到SPINAND存储控制器,并完成SD NAND的读取/写入任务。
10.状态检测:SD NAND读取/写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,比如传输失败、坏道数据此类。MCU与存储控制器交互来监测这些情况并分析数据完整性,朝对象核对以保证其集成状态稳固,抵御上下游各类环境变化。
11.在实现SD NAND驱动程序时,需要精心处理这些细节和特殊注意事项,例如闪存缓存设计、ECC机制、间隔检查量、坏道管理等,以提高读取和写入操作的性能和质量。更重要的是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不同参数以适合特定应用场景。
总之,驱动SD NAND这一过程是MCU与SD NAND通信的必要过程,在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步骤、命令和地址、数据传输方式等,以确保能够稳定、高效地完成数据读取和写入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