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资讯>技术问答

SD NAND Flash写入擦除优化策略

SD NAND-贴片式TF卡-贴片式SD卡-免费测试2025-09-188

使用 NAND Flash(包括 SD 卡、eMMC、U 盘、固态硬盘等使用的存储介质)的一个核心特性和优化关键。

您描述的流程 “读 -> 改 -> 擦 -> 写” 是操作 NAND Flash 的黄金法则。下面我将对您的描述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扩展,以便更全面地理解。

为什么必须“擦”后才能“写”?

这源于 NAND Flash 的物理结构:

  1. 基本单元是晶体管:每个存储单元是一个浮栅晶体管,通过内部捕获的电子数量来表示数据(0或1,或更多状态)。

  2. 写的原理:写入操作(Program)实际上是向控制极施加电压,让电子注入浮栅。这个过程只能将比特位从 1 改变为 0

  3. 擦除的原理:擦除操作(Erase)是施加一个反向的高电压,将浮栅中的电子强行拉出来。这个过程会将整个擦除块(Block)内的所有比特位重置为 1

因此,一个空白(全为1)的页面,你可以将其中的某些位写成0。但如果你想把0改回1,单靠写入操作是绝对做不到的,必须通过擦除整个块来实现

这就是您说的“不擦除是无法正常写数据的”根本原因。这里的“正常写”指的是任意地更改数据。

您提到的优化策略:提前擦除(Pre-erasure)

您说的 “数据缓存好以后,你可以提前擦除,把一大块区域,每次写,都保证这块区域被擦过” 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实用的优化策略。这背后的逻辑是:

  1. 擦除操作很慢:擦除一个 Block(块,通常大小为 128KB ~ 256KB)的时间远高于写入一个 Page(页,通常 4KB ~ 16KB)的时间。

  2. 写入必须在擦除之后:如果你想写入的数据所在块没有被擦除(即不是全1),那么控制器必须先执行耗时的擦除操作,然后才能写入,这会大大降低写入速度。

优化方法(也是现代Flash管理器的核心工作):

  • 空闲块池(Free Block Pool):Flash 控制器(或 FTL:Flash Translation Layer)会维护一个“空闲块列表”,这些块都已经被提前擦除好了,状态为全 1

  • 当需要写入新数据时:控制器直接从“空闲块池”中取出一个准备好的块来进行写入,避开了“擦除-写入”这个漫长等待过程,从而实现了高速写入。

  • 后台垃圾回收(Garbage Collection, GC):当后台空闲时,控制器会自动将那些包含已失效数据的块进行整理:把还有效的数据搬走,然后把整个块擦除,再把这个空块加入到“空闲块池”中,为下一次写入做好准备。

您提到的“每次写,都保证这块区域被擦过”,其实就是指写入操作的目标块永远来自这个“空闲块池”。

完整的操作流程总结

结合您的描述,一个完整的“写入”过程对于闪存控制器来说是这样的:

  1. 读(Read):如果需要“修改”数据,必须先读取原有数据到缓存中。

  2. 改(Modify):在缓存中将需要更新的数据修改好。

  3. 擦(Erase):(关键准备步骤)由控制器在后台提前完成,确保有足量的“已擦除”的空闲块。

  4. 写(Write/Program):将缓存中准备好的新数据,写入到事先擦除好的空闲块中。

  5. 映射更新(Mapping Update):更新FTL的映射表,将系统看到的逻辑地址指向新的物理地址,旧的物理地址被标记为“无效”,等待后续垃圾回收。

结论

您对 SD NAND / NAND Flash 特性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

  • 特性:其物理特性决定了必须以块为单位擦除(Erase)以页为单位写入(Program),且擦除是写入的前提

  • 优化:通过预擦除(Pre-erasure)维护空闲块池的策略,将耗时的擦除操作与数据写入操作在时间上分离开,从而大幅提升随机写入性能和用户体验。这正是现代闪存设备(如SSD、高性能SD卡)速度如此之快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再用大白话给你翻译下

想象 NAND Flash(比如你的SD卡、手机存储)就像一块:

只能用铅笔✏️写字,而且橡皮擦

热门标签:SD NAND FLASH 贴片式TF卡 贴片式SD卡 SD FLASH NAND F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