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常见的硬件设计问题。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“将SPI接口的SD NAND芯片连接到SDIO主机”的方案。
首先,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SPI和SDIO是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,它们不能直接通过物理连线连接。 你需要一个“协议转换器”。
SPI接口的SD NAND(也称为贴片式TF卡或eMMC的简化版)通常只有6-8个引脚:
CS、SCLK、MOSI、MISO、VCC、GND。(可能还有WP和HOLD)
而标准的SDIO接口有9个引脚:
CLK、CMD、DAT0、DAT1、DAT2、DAT3、VCC、VSS1、VSS2。
你可以看到,它们的信号线定义是完全不同的。
这是最推荐的方法,因为你几乎可以使用任何带有SPI主机和SDIO主机功能的MCU来实现。
连接框图:
[ SDIO Host (如: Linux SOC) ] <---> [ 桥接MCU/FPGA ] <---> [ SPI SD NAND ]
(SDIO 协议) (GPIO/SPI) (SPI 协议)
具体步骤:
硬件连接:
SDIO Host侧: 将MCU的SDIO接口(CLK, CMD, DAT0-3)连接到你的主SOC的SDIO接口上。MCU在这侧作为一个“SDIO设备”(比如一个SDIO WiFi卡或一个自定义设备)出现。
SPI SD NAND侧: 将MCU的SPI主接口(CS, SCLK, MOSI, MISO)连接到SPI SD NAND的对应引脚上。
MCU固件开发(核心部分):
这是整个方案的关键。你需要在MCU中编写两份驱动和一个翻译层:
SDIO设备端驱动: 让MCU能够响应来自主SOC的SDIO命令。你需要实现一个基本的SDIO设备,能够接收标准的SD命令(如CMD0, CMD8, CMD17/18/24/25等)。
SPI主机端驱动: 标准的SPI Flash驱动,用于读写SPI SD NAND。
协议翻译层:
当主SOC通过SDIO发送一个读扇区命令(如CMD17)时,MCU的SDIO驱动会收到这个命令和地址。
翻译层将这个SD命令和地址,转换成对SPI SD NAND的READ_DATA命令和地址,然后通过SPI驱动去读取数据。
读取到的数据通过MCU的SDIO接口,以SDIO协议规定的格式发送回主SOC。
写扇区命令(CMD24/25)的过程与之相反。
优点:
高度灵活: 你可以处理任何协议不匹配的问题。
通用性强: 几乎适用于任何主SOC和任何SPI SD NAND。
功能强大: 可以在MCU端实现磨损均衡、坏块管理等高级功能(如果SPI NAND本身不支持)。
缺点:
开发复杂: 需要编写和调试MCU的复杂固件。
性能瓶颈: 数据传输速度受限于MCU的处理能力和SPI时钟速度(通常远低于原生SDIO的速度)。
成本增加: 需要额外的一颗MCU。
寻找一个现成的、能将SDIO协议转换为SPI协议的专用IC。这种芯片在市场上相对少见,因为这种需求比较特定。
它的一端是标准的SDIO设备接口,另一端是SPI主控制器接口。
你只需要按照数据手册进行硬件连接即可,无需编程。
连接框图:
[ SDIO Host ] <---> [ SDIO-to-SPI 桥接芯片 ] <---> [ SPI SD NAND ]
优点:
开发简单: 无需软件编程,硬件连接即可。
性能稳定: 由硬件逻辑实现,性能可预测。
缺点:
芯片难寻: 专用的、现成的桥接芯片不常见,可能需要寻找一些通用的“协议转换器”并验证其兼容性。
灵活性差: 功能固定,无法定制。
可能仍有成本。
在项目早期,如果可能,强烈建议重新评估硬件选型,避免这种协议转换。
方案A:为SDIO Host选择兼容的存储器件
直接选用原生SDIO接口的NAND Flash(比较少见)。
或者使用标准的eMMC芯片。eMMC可以看作是SD接口的NAND,它与SDIO协议在物理层和命令集上高度兼容,很多SDIO Host控制器可以直接驱动eMMC。这是高性能嵌入式设备的首选。
使用一个标准的microSD卡座,插入标准的TF卡。
方案B:为SPI SD NAND选择正确的主控
如果你的主SOC有富余的SPI主控制器,直接用SPI模式去驱动这颗SPI SD NAND。
这样,你在软件上只需要一个标准的SPI Flash驱动(如Linux下的mtd或spi-nor驱动),可能还需要针对特定芯片的初始化序列。这种方式软件工作量远小于方案一的协议转换。

最终建议:
首选: 采用方案三。检查你的主SOC是否支持直接连接eMMC或标准SD卡,或者是否有富余的SPI主控来直接连接这颗SPI SD NAND。这是最干净、最高效、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。
备选: 如果你的系统已经定型,必须进行这种连接,并且你有强大的嵌入式软件团队,那么方案一(MCU桥接) 是唯一可行的路径。请选择一款性能足够(主频高,有DMA)的MCU来承担桥接任务,以尽量减少性能损失。
电话:176-6539-0767
Q Q:135-0379-986
邮箱:1350379986@qq.com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大道1021号C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