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 NAND 的 SDIO 模式驱动 和 SPI 模式驱动 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物理层和协议层通信方式,用于主机控制器与 SD NAND 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。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物理接口与引脚:
SDIO 模式:
使用 SD 规范定义的完整 4 位或 1 位数据总线。
必需引脚:CLK
(时钟), CMD
(命令/响应), DAT0
(数据线 0), DAT1
(数据线 1 - 仅 4 位模式), DAT2
(数据线 2 - 仅 4 位模式), DAT3
(数据线 3 / 也常作为 SPI 片选 - 仅 4 位模式), VCC
, VSS
(地)。
通常需要 6-9 根连接线(包括电源和地)。
是 SD 卡/NAND 的原生、首选接口。
SPI 模式:
使用标准的 SPI 总线接口。
必需引脚:CS
(片选), SCK
(时钟), MOSI
(主机输出从机输入 / 主机发送命令和数据), MISO
(主机输入从机输出 / 从机发送响应和数据), VCC
, VSS
(地)。
通常只需要 4-6 根连接线(包括电源和地)。
是一种兼容模式,旨在让没有专用 SDIO 控制器的 MCU/SoC 也能访问 SD 卡/NAND。
通信协议与复杂性:
SDIO 模式:
遵循完整的 SD 物理层和协议规范。
通信基于命令令牌和响应令牌,数据块传输有严格的时序和格式要求(起始位、CRC、结束位)。
协议更复杂,状态机更庞大(涉及卡识别、初始化、数据传输、错误处理等多种状态)。
支持高速(HS)、高速 SDR(High Speed SDR)、高速 DDR(High Speed DDR)等模式(取决于卡和设备支持)。
驱动实现复杂: 需要处理完整的 SD 协议栈,包括命令发送/解析、响应解析、CRC 校验、复杂的初始化流程、总线宽度切换、速度切换等。
SPI 模式:
使用标准的 SPI 帧格式(通常是 8 位或 16 位)。
SD 协议被“封装”在 SPI 帧内。命令、响应、数据都作为 SPI 数据包发送。
协议相对简化,状态机较小。SPI 模式只实现了 SD 协议的一个子集,主要用于基本的数据读写。
通常运行在较低的时钟频率下。
驱动实现相对简单: 核心是基于 SPI 主控制器驱动进行字节/块的读写。需要实现的协议逻辑主要是命令的构造、响应的解析以及状态转换,省略了 SDIO 模式下很多复杂的协商和切换过程(如总线宽度、高速模式切换)。CRC 校验在 SPI 模式通常是可选的。
性能:
SDIO 模式 (4-bit): 理论带宽最高。利用 4 条数据线并行传输数据,时钟频率也可以达到很高(50MHz, 100MHz, 200MHz 等),因此是高性能的首选模式。
SDIO 模式 (1-bit): 理论带宽约为 4-bit 的 1/4。
SPI 模式: 理论带宽最低。只有 1 条数据线(MOSI 或 MISO)用于数据传输(半双工),且通常工作在较低的时钟频率(如 10-25MHz)以保稳定。对于需要高读写速度的应用(如视频记录、高速数据采集),SPI 模式通常是瓶颈。
硬件依赖性:
SDIO 模式: 需要主机具有专用的 SDIO 主机控制器硬件。这个硬件模块内置了处理复杂 SD 协议的状态机和时序逻辑。
SPI 模式: 只需要主机具有标准的 SPI 主控制器硬件。几乎所有的 MCU 都内置 SPI 接口,因此通用性极强。
软件驱动架构:
SDIO 模式驱动: 通常是一个层次化的驱动:
底层:与 SDIO 主机控制器硬件交互的寄存器级驱动。
中间层:实现 SD 协议栈(命令发送、响应处理、数据块传输、错误处理、初始化流程)。
上层:提供块设备接口给操作系统(如 Linux 的 MMC/SD Block Driver)。
SPI 模式驱动: 结构通常更扁平:
底层:基于 SPI 主控制器驱动的收发函数(读写字节/块)。
核心:实现 SPI 模式下简化的 SD 命令集和状态机(构造命令包、发送命令、等待响应、读写数据块)。
上层:提供块设备接口。
功耗:
SDIO 模式(尤其是高速模式)通常比 SPI 模式功耗更高。
SPI 模式在低功耗场景下可能更有优势(相对简单,时钟频率低)。
应用场景:
SDIO 模式: 高性能嵌入式系统、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运行 Linux/Android 等操作系统的设备、需要高速存储的应用。
SPI 模式: 资源受限的微控制器系统(8/16/32位 MCU)、成本敏感型应用、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应用(参数存储、小文件读写、固件存储)、开发原型验证(快速接入)。
总结对比表:
简单来说:
SDIO 模式驱动 = 高速 + 复杂 + 需要专用硬件支持。 它是发挥 SD NAND 最大性能的“正道”。
SPI 模式驱动 = 低速 + 简单 + 通用硬件支持。 它是让几乎所有 MCU 都能接入 SD NAND 的“便捷之路”。
选择哪种模式主要取决于你的硬件平台(是否有 SDIO 控制器)和对性能的需求。在资源丰富的平台追求性能,用 SDIO;在简单的 MCU 上实现基本存储功能,用 SPI。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