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技术资料和行业实践,SD NAND在SPI模式下不支持半双工三线制(即共用一根双向数据线的模式)。以下是综合分析:
在SPI模式下,SD NAND的标准接口需要以下信号线:
CS(片选):由SD3引脚复用(低电平有效)。
CLK(时钟):单向输入,由主机提供。
DI(数据输入):对应SD模式下的CMD引脚,用于主机向SD NAND发送数据。
DO(数据输出):对应SD模式下的DAT0引脚,用于SD NAND向主机返回数据。
因此,SPI模式需至少4条独立信号线(CS、CLK、DI、DO),本质上是全双工四线制(尽管实际传输是半双工)
协议限制:SD物理层规范(S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)要求SPI模式下数据输入(DI)和数据输出(DO)必须分离。这是因为在命令响应阶段,主机需持续发送指令,同时SD NAND需返回状态数据,两者需独立通道。
初始化要求:SD NAND的初始化流程(如CMD0、CMD8等)要求主机与设备交替发送指令和接收响应,无法通过单数据线实现分时复用。
硬件设计:所有公开的参考设计(如STM32接线图)均明确区分DI和DO,且未提及共用数据线的方案。
若需减少连线数量,可考虑以下方案:
四线SPI模式:尽管需4条线,但这是最稳定且广泛兼容的方案,最高时钟频率可达50MHz(SD模式)或25MHz(SPI模式)。
SDIO模式(推荐):若MCU支持SDIO接口,建议使用4位SDIO模式(仅需CMD、CLK、DAT0-3共6线),速率显著高于SPI模式。
软件模拟SPI:对于无硬件SPI接口的MCU,可通过GPIO模拟SPI时序,但仍需独立DI/DO引脚。
上拉电阻:需在CMD、DAT0-3线上添加10kΩ上拉电阻,避免总线浮动。
电压匹配:确保MCU与SD NAND均为3.3V电平(范围2.7~3.6V),否则需电平转换器。
去耦电容:在VCC与GND间并联0.1μF和10μF电容,抑制电源噪声。
建议:若MCU引脚资源极度紧张,可选用小封装SD NAND(如LGA-8)并通过优化布线减少占用面积36,但无法规避四线SPI的硬件要求。
电话:176-6539-0767
Q Q:135-0379-986
邮箱:1350379986@qq.com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大道1021号C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