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 NAND(贴片式SD卡)的初始化是一个在嵌入式开发中非常关键的过程。它遵循标准SD卡协议,但其贴片形式意味着需要更加关注硬件设计和软件驱动的稳定性。
以下是SD NAND初始化的详细步骤、流程和常见问题解析。
使芯片进入空闲状态 (Idle State)。
验证工作电压范围是否被双方支持。
获取卡的唯一识别号 (CID) 和相对地址 (RCA)。
切换到高速数据传输模式(例如High-Speed, 25MHz以上时钟)。
电源稳定:确保供电电压(如3.3V或1.8V)稳定、纯净,电流充足(峰值可能超过100mA)。强烈建议用示波器测量电源纹波。
上拉电阻:SDIO的CMD和DAT0-DAT3信号线通常需要10kΩ - 50kΩ的上拉电阻,以确保在初始化过程中能正确识别卡的存在和模式。
时钟质量:初始阶段时钟频率不能超过400kHz。初始化完成后才能切换到更高频率。确保时钟信号干净,无过冲和振铃。
焊接可靠:对于LGA/BGA封装的SD NAND,虚焊是导致初始化失败的最常见原因。请仔细检查或重新焊接。
SD协议的初始化是一个状态机切换的过程。下图概括了其核心步骤与状态变迁:
A[上电或插入卡<br>时钟频率 < 400kHz] --> B[发送CMD0<br>使卡进入Idle状态]
B --> C[发送CMD8<br>检查卡是否支持SDHC/SDXC规范]
C --> D[发送ACMD41<br>带HCS位检查卡是否就绪]
D -- 循环发送ACMD41直至退出Idle状态 --> D
D --> E[发送CMD2<br>获取CID<唯一识别号>]
E --> F[发送CMD3<br>分配RCA<相对卡地址>]
F --> G[发送CMD9<br>获取CSD<卡特性数据>]
G --> H[发送CMD7<br>选择卡, 使其进入Transfer状态]
H --> I[<可选>发送CMD6<br>切换高速模式, 提高时钟频率]
I --> J[初始化完成<br>可进行读写操作]
以下是每个步骤的详细说明:
第0步:提供时钟和上电
在发送任何命令之前,主机必须为SD NAND提供时钟(SDIO_CLK),频率应低于400kHz。
然后,稳定供电。
第1步:进入Idle状态 (发送CMD0)
命令: CMD0
(GO_IDLE_STATE)
参数: 0x00000000
响应: 无 (或R1格式,值为0x01)
作用: 这是硬复位命令。它使SD NAND进入Idle状态,忽略当前所有操作。这是初始化的起点。
第2步:检查操作条件 (发送CMD8)
命令: CMD8
(SEND_IF_COND)
参数: 包含你主机支持的电压信息(例如0x000001AA,表示支持2.7-3.6V,并检查模式Pattern 0xAA)。
响应: R7格式。如果卡不支持此命令或电压不匹配,可能不会响应或返回错误。
作用: 这是一个探针命令,用于确认卡是否支持SDHC/SDXC规范(即Version 2.0或更高)。
第3步:等待卡就绪 (发送ACMD41)
命令: ACMD41
(SD_APP_OP_COND)
注意: ACMD41
是应用特定命令,发送前必须先发送CMD55
(APP_CMD)来告知下一个命令是应用命令。
参数: 包含主机支持的电压范围和高容量支持位(HCS, Bit 30)。例如,0x40FF8000
(支持高容量和所有电压)。
响应: R3格式。重点是检查其中的忙位(Bit 31)。
如果忙位为0,表示卡还在初始化中,主机需要重复发送CMD55
+ACMD41
,直到忙位变为1。
当忙位变为1,表示卡已准备好,并会返回其支持的电压和是否支持高容量(OCR寄存器内容)。
第4步:获取卡标识 (发送CMD2)
命令: CMD2
(ALL_SEND_CID)
响应: R2格式(长响应,128位)。
作用: 获取SD NAND的CID寄存器内容。这是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符,包含制造商ID、产品名称、序列号、生产日期等信息。
第5步:分配相对地址 (发送CMD3)
命令: CMD3
(SEND_RELATIVE_ADDR)
响应: R6格式。
作用: 为SD NAND分配一个RCA(Relative Card Address)。这个16位的地址用于后续主机与特定卡通信(在多卡系统中尤为重要)。对于单卡,主机可以自己定义一个RCA(通常默认为0x0001)。
第6步:获取卡特定数据 (发送CMD9)
命令: CMD9
(SEND_CSD)
参数: 使用刚刚分配的RCA。
响应: R2格式。
作用: 获取CSD寄存器内容。这包含了卡的“特性”数据,如容量、块大小、最大传输速度、读写电流等关键信息。主机根据这些信息来配置如何与卡交互。
第7步:选择卡,进入传输状态 (发送CMD7)
命令: CMD7
(SELECT_CARD)
参数: 使用分配的RCA。
响应: R1b格式。
作用: 通过RCA选中目标SD NAND,使其从Stand-by状态进入Transfer状态。至此,卡已经准备好进行数据读写操作。
第8步(可选但重要):切换至高速模式 (发送CMD6)
命令: CMD6
(SWITCH_FUNC)
参数: 设置为切换至High-Speed模式(Access Mode 0, Group1, Value 1)。
响应: R1格式。
作用: 让SD NAND切换到更高速的模式(如High-Speed, 50MHz)。切换成功后,主机必须将SDIO_CLK时钟频率提高到对应的速度(如25MHz或50MHz),否则无法体现速度优势。
无响应 (No Response)
硬件问题:99%的原因!检查焊接、电源电压和电流、上拉电阻、时钟信号。
命令错误:CMD线是否接反?CRC是否正确?(初始化初期CRC可以忽略,但最好加上)。
CMD8 返回错误
电压不匹配:检查CMD8参数中设置的电压范围是否与你的硬件供电相符。
ACMD41 一直忙
供电不足:电流无法满足卡内部初始化所需。
软件bug:没有循环发送CMD55
+ACMD41
,或者解析响应错误。
初始化成功后频繁出错
信号完整性:在高速模式下,时钟和数据线波形畸变。需要检查PCB布线,确保等长、无过孔、有阻抗控制。
驱动强度:主机IO口的驱动能力不足,无法在高速下可靠翻转电平。尝试在芯片配置中增加驱动强度。
利用调试工具:如果主控平台有RTOS或Linux,查看SDIO控制器驱动的日志,通常会有详细的错误码。
逻辑分析仪:使用逻辑分析仪抓取SDIO的CMD和DAT线波形,对照SD协议文档分析,是定位问题的终极手段。
参考成熟代码:ST的STM32Cube HAL库、NXP的SDK等都提供了经过验证的SDIO驱动代码,参考它们的实现可以避免很多底层陷阱。
初始化成功只是第一步,之后你还需要挂载文件系统(如FATFS)才能进行文件读写操作。